3)第三三九章 物理_四合院:我是杜守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义忍不住吐槽四机部那些‘破专家’的原因。干嘛嘛不行,抢功第一名...

  不过‘四机部’的下场是个很明确的信号:‘611除颤仪’从图纸变成现实的日子不远了。

  说到这儿要扯些题外话了。有人问起‘除颤仪’到底是什么?

  除颤仪可以说是‘救命神器’。

  心脏骤停的早期有百分之九十左右是室颤。无论是室颤房颤、房扑室扑,它们造成的结果只有一个:血动力障碍,血液循环停止。而这时最好的解决办法是给‘心脏’电击一下,让它停下来不要再乱抖了。然后再用心肺复苏进行外力挤压,帮助它重新开始跳动。

  ‘除颤仪’的构造也很简单,一捆电线、两块金属板、电流电压表、再加一组电阻电容就行。而它的技术难度在于瞬时放电的精确性。只要突破这个技术壁垒,可以很长时间不用技术研发投入。

  当然,这在现在的条件下很难做到。不是种花做不到,全世界都做不到。

  那是杜守义在草菅人命吗?当然不是。

  六七十年代,‘除颤仪’的安全标准设在八百焦耳。以后逐步逐步降低,直到二十一世纪初才降至三百六十焦耳。所以比起杜守义这台‘粗制滥造’、连心电监测设备都没有的‘611除颤仪’,国外那些产品才真的是‘会杀人’的救命机器。

  考虑到目前电容技术的不成熟,杜守义将能量值设计在三百焦耳以下。他同时还一条龙的设计了规范操作流程:第一次电击一百五十焦;要是不行,再来一次一百五十焦;要是还不行,最后一次直接三百焦。

  本来就是心脏停跳必死的人,能救就救,救不了那也只有认命。

  不太靠谱的除颤仪,再加上相当规范的心肺复苏技术。杜守义这次是豁上了,冒着极大风险,拿出了‘急救’技能中最有价值的东西。

  请收藏:https://m.ht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