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九章 各方涌动_借天改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棚子里安排了桌椅热茶,把钟进卫和徐光启让进去等待结果。宦官强势的时候,见官大三级;遇到对象强势的时候,什么都不是,还得做回奴婢的本份。

  在所有人的期待中,五份样品搬到广场上,让钟进卫细细地进行检查。

  钟进卫一份一份的检查过去,徐光启就跟在他屁股后面,也凑着热闹看着长桌上的样品。

  样品都有变化,只是之前的石灰和粘土颗粒都比较大,不是钟进卫在后世看到过的粉末状。

  钟进卫就让人都磨细,再加水进行实验,发现石灰和粘土为五比一比例的最像后世的水泥,换句话说,水泥应该是烧制出来了。

  其实不用钟进卫宣布,当工匠们看到实验效果后,都忍不住欢呼起来。

  钟进卫虽然兴奋,但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叫过吴胜大,吩咐他再进行比例调配,原料细磨,增加接触面积,再试一炉。

  徐光启来了陶瓷厂后,像个路人一样,打着酱油。现在听到钟进卫对吴胜大的吩咐,终于插了一句嘴:“不若把这个原料浸湿,混成小团,更能增加这接触面积。”

  徐光启一把年纪了,见识多广,从他写得《农政全书》上可以看出,凑巧间提出了一个后世水泥的标准步骤。

  钟进卫一想也是,赶紧吩咐吴胜大照做。

  吴胜大带着工匠们,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这次,干得格外用劲,知道有结果,就是不一样的感觉。

  钟进卫又开始等待的时候,才想起没吃中饭,看看徐光启,六十多岁的老人,也忘记了进食。不禁有点自责,这万一要是累垮了徐光启的身体,损失就大了。

  于是,钟进卫一边向徐光启自责,一边给顾百川交代,以后到吃饭的点一定要提醒。

  徐光启却不以为意,只要能干出成绩,晚吃点饭算什么,自己一直以来就是这样做的。不过,在他心底,还是感激钟进卫的关心。

  在建新式窑的这些天,水泥原料已有配备,又经过第一次烧制,这第二次的操作就熟练多了。但经管如此,还是忙到天黑,才确认了水泥最佳配方比。

  钟进卫大喜,让安贵义给工匠们加菜,上好菜。不过,遗憾的是,刚才烧制出来的水泥被实验完了。

  钟进卫让工匠们吃完晚饭后连夜再烧制一窑,明天一早就向皇上报捷。

  陶瓷厂这边是一片祥和,每个人,不管是工匠,还是守卫,都喜气洋洋,发自内心的高兴;而在京师中的文臣勋贵府邸,却是一片愁云。

  崇祯皇帝压根没给原工部尚书张凤翔留脸面,直接准了他的辞呈一事,已迅速在有心人中传开了。

  心里有鬼的人想法就多,而且心里素质不好的人就往往朝坏的一方面去想。

  各种想法,各种猜测,开始在京师发酵。

  有一些比较果断的官员,连夜开始写辞呈,想学原工

  请收藏:https://m.ht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