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三章 宝钞隐忧_借天改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传来首辅温体仁,户部尚书毕自严过来一起商议此事。

  这个历史遗留下来的老大难问题,商议了半天,几个人都没有好主意。

  到最后,几个人达成以下共识。

  一是决定坚决不能放开大明通行宝钞兑换银两的口子。

  二是拨出一小部分钱,去市面上偷偷收购大明通行宝钞,能回收多少就多少。按照现在大明通行宝钞几近于废纸的价值来估计,应该能收回大量宝钞。

  三嘛,是等以后看情况再决定市面上剩下的通行宝钞怎么解决。

  也幸亏是发了一笔横财,否则的话,这第二条共识也别想有。

  谁也没想到的是,等到后世,大明通行宝钞的收藏价值反而比第一套大明九思宝钞还要值钱,原因就是经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得存世的通行宝钞极其稀少。

  崇祯三年二月二十一日,一个好消息传来,让崇祯皇帝大为兴奋。

  秦良玉率领的白杆军已经到达保定府地界,再过个四五日就能到达京师。

  崇祯皇帝连忙把这个喜讯通知给京师城外的孙承宗,让他采取相应的措施。

  孙承宗听到消息后,也是大为松了一口气,召集将领说了此事,并宣布歼灭关内建虏的日子不远了,而后开始派出大规模的夜不收探查关内建虏的兵力分布以及动向。

  将于建虏决战的消息传到钟进卫这里后,他放下了国企方案的研究,直奔水泥厂,找到玻璃匠,查看他们制作望远镜的情况。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些玻璃匠竟然是按照以前水晶制作的经验,在慢慢地磨制成镜。

  不过钟进卫马上想起中国古代就是精于手工制作而短于流水线生产,他记得这两个概念,自己是给崇祯皇帝和徐光启讲过,徐光启也因此改进了水泥生产流程,有一些步骤改用水力代替。

  其实流水线和标准化是工业化的象征,现在能普及起来的话,就是一大飞跃了。

  钟进卫把各类工匠头们以及管理他们的安贵义等人都叫到了议事厅,给他们普及流线线和标准件的概念。

  说完概念后,钟进卫就专门讲玻璃的例子,他说道:“刚才我去查看玻璃作坊的时候,发现他们在做的玻璃器皿是一个个吹塑成形的,领头的人还信誓旦旦地说这就是西洋人的做法,是最正宗的做法,他在以前的时候好不容易探听到的,当然照此来做了。”

  说到这里,钟进卫看了下全场,看他们都在注视自己,当然,也包括那个被他不点名提及的工匠。然后他继续说道:“不错,对于玻璃行业来说,我们大明是刚有的,西洋人比我们多了很多年的经验,他们的做法在以前的时候是正宗、先进的。但是...”

  全场一丝声音都没有,静待钟进卫的下文。

  “但是他们的做法在我看来,是狗屎,是垃圾。为什么我这么

  请收藏:https://m.ht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