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十八章 两策之论_借天改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叹了口气。

  不过光叹气是没有用的,崇祯皇帝问温体仁道:“爱卿可有良策?”

  “臣以为,位居高位者,当以身作则,上行下效,另倡导廉政,打压贪fu,提拔有为官员,严肃大明律,发挥督察院作用,会有好转。”

  崇祯皇帝微微有点失望,意料之中,但也是意料之外。意料之中是因为大部分言论都是老调重弹,大家都这么说。意料之外是说位居高位者,当以身作则上行下效,引导廉洁风气。其他大臣还没有一个敢说的。

  “爱卿生活清苦,乃廉洁之臣,朕心甚慰。之前卿救驾有功,朕一直未赏,今次钟先生已醒,并给朕推荐了几个人,朕甚满意,且又给朕出了两策,朕想一并封赏之。”崇祯皇帝站起来,微笑着对着温体仁说道。

  “臣之本份,不敢当赏。”

  “朕意让你入阁,协助朕做好吏治。可好?”

  入阁是每个文臣的终极目标,也只有入阁之后,才有希望当上内阁一把手,那时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自己的政治抱负也能得以施展。想到这里,温体仁躬身拱手道:“陛下,替君分忧乃臣之本份,只是阁臣按规矩,乃需廷推。”

  “这个不用爱卿当心,爱卿有一大优点,朕以此提拔爱卿入阁,谅他们也无话可说。”崇祯皇帝很有把握的说道。

  温体仁见圣上如此说,也就不再推辞,忽然想起一事,就问崇祯皇帝道:“陛下,刚才所言封赏钟先生,不知如何向群臣宣布其来历?”

  崇祯皇帝笑了:“这个,朕已和钟先生商量过,言其乃宋之后裔,来自海外,因思故国,特意回来的。”

  “可何以到得宫中,因此得了救驾之功?”温体仁还是有问题。

  “哦,这个,朕未深思,爱卿可有主意?”

  温体仁没做细想,奏道:“陛下,臣路遇慕名前来京师之钟先生,交谈得知其见识广博,故引见给陛下,因此到得宫中,恰遇刺客行刺,故此有了救驾之功,不知可否?”

  “哈哈,爱卿言之有理,事实确是如此!”崇祯皇帝一听,哈哈笑了起来,有此一说,就都圆起来了。

  崇祯皇帝解决了又一个事情,心情很好,看到御桌上的奏章,就顺手说道:“钟先生另外一策,爱卿也阅下,看有何想法。”说完,示意王承恩把奏章转给温体仁。

  温体仁想着,这个钟进卫又出什么主意,看圣上的意思,这份奏章,应该更为重要,前面如果言谈不欢的话,说不定自己还看不到呢。想到这里,不由有点好奇。

  咋一看奏章之下,也是和崇祯皇帝一样的感觉,整一个奏章都是大白话,很是鄙视。不过对于内容,却越看越严肃,越看越认真。

  虽然大白话很没有一点文学功底,可胜在直白,加之有标点符号作为辅助,整篇文章的意思一目了然,不会有误解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里面的内容,让人震耳发聩,耳目一新。

  自古以来,君主和武将之间一直是防之用之,防甚于用,以致于外敌入侵之时,武将之能力不能十全十的发挥,从而战事糜烂。此策却把监视将领之手段用到士卒军需上,掐将领之命脉却又不限制将领之发挥,且有层层监督,互相监督之手段,防其腐败。妙啊!妙啊!

  不过,马上,他意识到这个奏章还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当下就想向崇祯皇帝提出来,可又觉得有点不妥,一时有点两难。

  不小心码过了十二点,就把今天的发了吧。(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ht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