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四章 舆论之论_借天改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钟进卫特意提到舆论引导这个事情,肯定是有其用意的,崇祯皇帝道:“钟师傅,能否细细说说?”

  “陛下,臣所说的舆论引导,主要是指,对百姓的言行,社会的风气,要有个引导作用。最好是有专门的人,专门的部门来做。”

  古代的贞洁牌坊之类的,也是一种舆论引导,但这基本是由地方乡绅或者官员发起,随意性比较大,影响面也不是很广。

  另外,明朝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最严密的。督察院,各科给事中,总督,巡抚,东厂,锦衣卫等等,这些机构都是有监察之责的。但都有一个通病,就是监察基本都是针对官员,地方首领的。没有针对社会风气的一个监察,引导。

  “比如说这次,那些妓院的行为,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钟进卫喜欢上了打比方的说法。

  崇祯皇帝一听,什么,让朝廷向妓院学习?

  钟进卫知道崇祯皇帝可能会反感这个,赶紧继续解释道:“陛下,臣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原因很简单,妓院的宣传效果很好,让很多人都知道了他们要捐款的事情。而朝廷的布告,贴在某个固定的地方,如果百姓不出门,就不知道,出门看了布告,可能对于难民的处境难以感同身受,产生不了捐款的冲动。布告的效果远没有妓院那敲锣打鼓,吸引百姓观看而达到自身效果来的好。”

  “钟师傅,你说朝廷还不如妓院?”崇祯皇帝有点不能接受。

  “陛下,臣只是就事论事,但就刚才臣说的这件事来讲,因为实施手段的不一样,所以效果不同,差别就区分开来了。”

  “那该如何做为好?”

  “朝廷要主动,要宣传,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让最多的人知道朝廷的目的。”

  朝廷其实也有这种宣传的,那是有重大事件的时候,通过层层传达,到里正一级进行挨家挨户的传达。但如果经常这样做,会被御史弹劾扰民的。

  崇祯皇帝说了他的顾虑。

  钟进卫想了想,道:“那可以这样,成立宣传队,就是在一些固定场所,搞演出,比如,唱曲,演戏的方式来传达,百姓爱看,又生动形象,会比只是用布告的方式更容易让人接受,了解。”

  “朝廷有必要花这个精力和物力来做此等事么?”崇祯皇帝有点无法理解。

  “陛下,辽东的苦难,江南富裕之地的百姓恐怕难以想象吧,如果把辽东的苦难以唱曲,演戏的方式传达过去,激发江南百姓的同情心,那朝廷的征税,赈灾是不是会更容易让百姓接受?”钟进卫反问道。

  看崇祯皇帝不说话,又问道:“陛下,现在这个时候有报纸了吧,哦,是那邸报。”

  “是的。”崇祯皇帝这下点点头。

  “这个邸报也是有用的,可以把一些好人好事放上面传抄天下。不过,邸报是

  请收藏:https://m.ht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