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八章 梦之杜宇(一)_精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那自然是求之不得的。”

  说着就连叩了三个响头,把两位老人乐得嘴都合不拢了,忙将他扶起,拉他坐到身边。

  少年跟随两位老人回家后,老人高兴地请邻居做鉴证,去族长那里确认了收养关系,少年承诺会为二位老人养老送终。

  邻居们纷纷恭喜祝贺,都道这是上天赐予的难得的缘分。两位老人听了,都乐开了花,终于能老有所养了,人之幸事啊。

  从此,少年便在老人家住下,成了这家的儿子。少年非常能干,每日里跟随渔公出门打渔,把渔婆留在家里料理家务,不必再去水上操劳。

  少年很快发现这是一个以打渔为生的部族,根本就没有农耕。于是,少年开始留心野地里的野生稻米,在秋季时细心地将种子收集起来,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在自家院子里先开了一小块地,将种子播下,悉心的浇水照料。

  小苗拱出地面,绿油油地招人喜欢。邻居见了都很纳闷,外面的草有的是,为什么要在家里种这些没用的东西?是不是脑子有病,有点傻?

  面对乡亲们的不解和嘲笑,少年只是憨厚地笑笑,也不说明,只是在秋季的时候,将收获了的粮食脱粒去了壳,做了一大锅香喷喷的米饭,又炖了一大锅鱼,把大家伙请来品尝。

  村里人从来吃的都是鱼虾和番薯,哪吃过为饭这种东西?一顿饭把大家吃得馋虫都勾出来了,纷纷询问这饭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少年便将把野生稻米拿来种植的事讲给众人听。

  谁都没想到这野地里习以为常的草粒子还有这用处,都欢天喜地去野地寻找种子,照少年说的积攒了起来。

  第二年开春,少年便耐心地教授大家如何开垦土地,如何播种,除草、浇水。

  到了秋天,成片的稻米丰收了,村里人终于过上了有米吃的日子。第三年春天,村民开垦了更多的土地,扩大了种植范围。到了秋天,打下的粮食不仅够自己吃,还能与外村的人交换物品,卖钱买需要的东西。

  少年所在的村子从此开始以农耕为主,打鱼为辅的生活。米在这里非常受欢迎,而且物以稀为贵,价钱自然卖得好。昔日小小的渔村很快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此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多外村的人听说了此事,也纷纷前来学习农耕技术,小渔村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少年宽厚豁达,不保守,乐于带着大家一起致富,无偿地传授大家相关知识。

  不到十年的时间,整个鱼凫部族便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象少年所在的村子一样,开始以农耕为主,打鱼为辅,整个巴蜀地区也因此变得富足,百姓安居乐业,而少年也成长为仪表堂堂的二十多岁的精壮小伙。

  他无私的行为深得人心,他的功绩妇孺皆知。虽然他不过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可提起他,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鱼凫部族的最后一位王病逝后,古蜀之地声望最高的就属这位青年杜宇了。

  国不可一日无主,于是,众望所归,他被大家推举为新一任蜀王,杜宇王朝从此开启。

  杜宇不负众望,勤政爱民,把蜀国治理得国泰民安。

  请收藏:https://m.ht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