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07章:后方紧吃_明末黑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更让清军无奈的是,此处的山上没有水源,再喝光了自身携带的水之后,一群人都只能指望让包衣阿哈们送水上山。

  没有水,哪还有体力作战?

  身强力壮的八旗兵也扛不住没水的情况。

  身处前线的八旗将领们已经遣人向豫亲王多铎请求,给予他们足够水、食物、火药与大炮,外加援兵。

  满足这些条件才有希望攻取对面的被“明军”霸占的山岭,否则即便是用人命来填,也难有战而胜之的把握。

  这里虽然属于大清国的地盘,但是对此地的了解程度,手握合订本地图的倭军要比对手清楚得多。

  老铁山的第二道山岭呈木梳状,在一条东西走向的主山岭之下,是七道南北走向的从山岭。

  而且是西低东高,所有海拔高的山岭仍然控制在倭军的手中,忙活了好半天,也仅仅打下来西侧一些地势较低的山岭而已。

  联通第一道山岭的地方海拔相对较高,也就是清军一直妄图夺取的目标,可倭军也知晓这里的重要性。

  在得到了及时汇报之后,阿部重次将固守此地的兵力增加到了五千之多,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清军从侧翼迂回到己方防线的后方,避免出现全线崩溃的情况发生。

  进攻这里只有眼前这宽十步都不到的一条路而已,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一直顺着侧向山岭向南迂回。

  在靠近海边的位置再折返回来,等于要绕四五里山路。

  这还是其次,重要的是这条路上不知道还藏匿着多少等待伏击他们的“明军”。

  此地实施围山不攻,迫使“明军”因缺水而哗变、投降、主动进攻的可能都没有。

  山岭南坡末端就是大海,只要明军水师还在,便可以随时炮击和驰援山上的守军。

  倭军在从复州迅速南撤之后,就收缩在老铁山,什么事情都没干,几万人都在挖坑。

  这次挖的坑不同于前番,全都是连通的,将整片山岭的顶部都挖设了战壕用来坚守。

  面对纵横交错的“战壕群”,清军攻陷某一处或某几处也根本夺取不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采用堑壕战术之后,躲在壕沟里偷袭对方的倭军的伤亡数字更是直线下降。

  通过现场用肉眼数数的方式,加上各部的汇总结果。

  阿部重次大概得知己方的战损比约为五,也就是说,每打死五个敌兵,才会损失一个己方士兵。

  这就意味着这种新奇的战术不但可行,而且回来令己方收获极大,对倭军上下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更重要的是,倭军只要不是当场战殁或者重伤不治之人,都可以用特效药进行救治,而清军就不大可能了。

  只要在火炮、铁炮乃至弓弩的射程之内,不管什么程度的敌军伤兵,都会被武士和足轻射杀殆尽。

  阿部重次认为第一天毙敌数量约为三千,昨日到今晨为两千,合计五

  请收藏:https://m.ht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