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062章 信与不信_崇祯十五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传庭对李岩的看法大为改观,对这个“抛砖引玉”的计划,也才真正重视起来。

  但对闯营是否真的归顺,真的能坚守,孙传庭依然抱有一丝的怀疑,因此他只同意先给闯营调一个月的口粮盐巴和少量的药材,待闯营做出实际的行动之后,再给后续的粮草,至于兵器甲胄,因为事关重大,他仍需要考虑——虽然他心里早就已经明白,李岩所为的“抛砖引玉”的计划,事先肯定已经是经过了当今陛下的同意,但他依然不能轻易点头,不止是因为他身为封疆大吏,掌握三边军政,肩膀上担负着保卫三边边境的重任,他不敢有任何疏忽,即便是面对陛下的圣旨,但是有错,他也会据理力争,而不是委屈服从,更因为他清楚知道,如果计划出了叉子,这个罪责,不会是皇帝,只能是李岩和他两个人承担,李岩一个竖子,死不足惜,但他却不能让自己的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因此,他不得不小心谨慎,严密审查,但是李岩的计划不能水到渠成,他是不会轻易执行的。

  从开封到京师,孙传庭一路思索,时不时就会拿出李岩的密信和手绘的白城子的城防图观看。而就在快到京师时,他收到了赵光抃传来的一个新消息,那就是李过已经秘密入塞,进了榆林府,见了延绥巡抚赵光抃,赵光抃说,李过立排众议,不顾闯营其他将领的强烈反对,亲自入关,拜见于他,并向朝廷请罪,看起来不似作伪……

  如此看来,闯营是真心归顺,如果闯营真能吸引沃尔都司的主力大军,他六万秦兵出长城,加上土默特人的配合,将沃尔都司的主力歼灭在白城子的附近,并非不可能,一旦沃尔都司的主力覆灭,修墙建堡之事,就不用那么着急,收复河套所需要的兵力和财力,就可以大大减少……

  而就在到达京师之时,兵部侍郎、孙传庭的老友张凤翔亲自在城门前迎接,两人见面,寒暄密谈之中,不免就提到了西北占据和收复河套之事。和孙传庭对闯营的怀疑不同,张凤翔却以为闯营流落塞外,已经是穷途末路,即便骗到一些粮草兵器,对他们的困局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善,相反,朝廷只需要付出少量的粮草和兵器,就能换取计划成功后的巨大利益,弊小而利大,还是可以斟酌的。

  听完之后,孙传庭不再犹豫。

  “给赵光抃令,令他调拨一百盾,两百弓,两千箭,两百长枪,三十副棉甲,交于李岩……”孙传庭写了命令,令人快速传回延绥。

  ……

  京师。

  武英殿。

  隆武帝朱慈烺慢慢放下了李岩的信。

  其实在几天之前,延绥巡抚赵光抃的密奏已经到了京师,朱慈烺也已经知道了整个计划的详情,不过赵光抃的奏疏毕竟不如李岩的亲笔书信这般的直接,看完之

  请收藏:https://m.ht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