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3章 可怕的事情_乱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足,暂时可以不动韩国境内的那些底层官员,但这件事情不可一拖一再拖。

  哪怕韩境的百姓认同韩国已灭,但因为文字不同,他们也不可能对秦国有太过深切的归属感。

  眼下韩境百姓不敢作乱,依靠的是秦国强大的军事力量,而不是国家的归属感。

  比起韩境之内唯一得到嬴政重用却身份尴尬的韩非,赵地之内的居民反而更好控制。

  李牧本就是赵国人,他镇守边关多年,打退匈奴数次,充分保证了赵境百姓没有性命之忧,民望极高。

  哪怕李牧后来因为前任赵王的冤屈而被迫来到秦国,成了秦国的将领,可这并不是李牧的错误,不影响他在赵境之中的声望。

  有了李牧继续掌握赵境的士兵,对赵境的居民而言本身就是极为强有力的安抚。

  当然,赵境的情况还要更为复杂一些。

  赵境之人不同于韩境之人,赵境之中的青壮哪怕投降也接连被秦国斩杀了无数。

  因此,当初邯郸之战的时候,赵境百姓能够凝聚如此强大的民心誓死抵抗秦军,除了爱国之外,更是因为害怕全家上上下下都被屠戮殆尽——反正最糟糕的也不过是死,那么为什么不干脆与秦军决一死战呢?

  但这一次秦军因为得到了秦子楚的命令,攻下赵国之后,不得劫掠百姓,不得杀伤投降的战俘。

  赵国的精锐不但能够保住性命,甚至能够领着军中的薪俸,继续与匈奴作战,他们除了更换了一个国籍之外,没有任何损失。

  极端的庆幸之下,赵境最有利的青壮无人反抗秦军吸收、整编他们,很得人心。

  反而是家中留守的老弱妇孺的心情更为复杂。

  嬴政心道:该催促荀况快一些将文字整理出来了。

  等到文字彻底清理出来,朕已经要立刻搜集天下之书,聚于咸阳,刻文立碑让文士们各自为了自己的流派打成一团,没空撺掇无知的百姓跟着他们胡闹。

  至于各地官员,如何收拢他们的想法,还需要多做考虑。

  嘴角勾起阴森的笑容,嬴政默默将文是和官员都在心底记了一笔。

  荀况并不清楚嬴政准备派韩非催促他加快编纂《大秦字典》的速度,但看着面前摆放着一叠比锦帛更加轻、薄、脆、软的纸张,荀况无可避免的兴奋的涨红了脸!

  荀况看向韩非,说话都快犯了和学生一样的毛病:“这、这是书写用的呢?老夫从未见过此物,太昂贵!”

  “老、老师,这是国主最早得到的一百张纸,让我、我给你送过来,说辛苦老师这些日子修整出来的三卷文字了,送过来也让老师有空能够整理儒家典籍,抄录于上,以供日后雕文刻碑和传承只用。”韩非坐在荀况面前,将秦子楚交代的话转告荀况。

  然后,他解释起了纸的由来,摇了摇头说:“产量确、确实非常低,竟然

  请收藏:https://m.ht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