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七章物质生活_重生苏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接下来的一些内容,由于资料有限,架空的成分会比之前的多。历史内容参考了《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这本书。)

  过了两天,奥辛诺夫穿着整齐的内务部少将军服,带着一叠文件,用整齐、有规律的步伐,走进了曼图洛夫的办公室。

  “曼图洛夫同志,我们已经给所有举报者录了口供,得出了一些结论。”

  曼图洛夫推了下眼镜,说:“什么结论?那些举报是不是真的?有没有充分的证据?”

  奥辛诺夫犹疑了一阵子,面无表情地说:“有不少是真的,也有一定的证据,但这些证据和指控都是由举报的一方所提供的,还需要进一步调查,给被举报的干部录口供才能得出最终的结论。”

  “有什么指控?主要举报者是那些人?”

  “举报的人大多都是那些刚从古拉营里释放出来的干部,他们曾经被埃赫清洗过,也掌握了一些叶若夫-埃赫反黨集团的内幕。其中,托木斯克市委書記杜波夫被指控与叶若夫-埃赫集团有密切的联系,和埃赫一起滥杀无辜。

  而内务部托木斯克市局局长尼基丁则积极配合杜波夫的清洗行动,滥杀无辜,并且虐待托木斯克古拉营的犯人。

  两人在生活和工作上,也存在了一些违反党纪的问题。”

  “例如呢?”

  “包养情妇,挪用公款,工作怠慢,还干预其他部门按找正常规矩办事。”

  也许你会问,包养情妇?贪污腐败?这不是现代俄罗斯才出现的情况吗?斯大林时代怎么会有?就算有,那他们为什么贪污?苏联有物质生活的吗?

  其实是,有的。

  自从1932年开始,苏联干部的物质生活已经开始得到改善,苏维埃式的消费主义得到提倡。

  大量舒适的,甚至是豪华的高级公寓楼在全国各地建了起来。包括莫斯科的滨河街公寓,还有新西伯利亚的斯托瓦蒂尼大楼(也就是红色大道16号,曼图洛夫家所在的那座楼房)。

  除了住房以外,高质量消费品的供应也得到明显的改善。自从消费行业得到政府的追加投资后,食品、衣服、家庭日用品的供应得到明显改善。

  从1935年秋天起,配给制开始逐步取消。苏维埃宣传的配合下,消费者的乐观情绪高涨,商店的橱窗也开始充实起来。

  照相机、留声机、收音机大批量生产,以满足新兴城市中产阶级的需求。甚至奢侈品的生产(香水、巧克力、白兰地、香槟)也有稳步的上升,其价格在苏维埃节日有所下调,其主要顾客是新精英,也就是苏维埃的干部。

  以前只有富人享用得起的奢侈品,现在的劳工大众,只要努力工作也能买得起。这样的印象,对维持“美好生活”的苏维埃神话非常重要。

  新的消费杂志开始向苏维埃顾客提供

  请收藏:https://m.ht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