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一六章 腾越城感谢小冰河的打赏_明末:我劝家父做曹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史·地理志》:“腾越州,元腾冲府,洪武十五年三月属布政司,寻废(麓川军占据)。永乐元年九月置腾冲守御千户所,……正统十年三月升为腾冲军民指挥使司,嘉靖三年十月置腾越州,……十年十二月罢司(军民指挥使司)为腾越卫。”

  辖地包括“三宣”、“六慰”之地。

  “三宣”即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南甸宣抚司;“六慰”即木邦宣慰司、缅甸宣慰司、车里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老挝宣慰司、孟养宣慰司。

  明朝军队编制实行“卫所制”。军队组织有卫、所两级。一府设所,几府设卫。卫设指挥使,统兵士五千六百人。

  所以说卫是一个军事单位,咱们可以看作是一个军区。

  从法理上来说,这个腾越卫的管理范围非常大,缅甸、老挝诸国加上暹罗北部,几乎是囊括了大半个中南半岛。

  可是呢,他现在实际上能够管辖的也就是腾越一地。

  更加确切地说是此地的军户。

  历史上,这里真正纳入中原王朝的统治是从元朝开始,而汉民真正掌控这里要从明初开始。

  这要感谢沐家的祖先沐英。他镇守云南的时候带来了大量的汉地移民。

  一个民族的扩张与发展总是要伴随着人口的迁移的。

  欧罗巴人在地球上的扩张就是经过几百年殖民和人口大迁移。要不然也不会有现在地球上政治版图。

  而到了现在华族人依然只能为土地发愁,移民出去了也只能做人家的二等公民。

  李嗣兴带着自己的穿插营终于来到了腾越城外,随军迁移的百姓、大军以及俘虏此时都安置在城池的东边。

  只有官员、将士的家属得到优待被临时安置在城内。

  李嗣兴安置好了穿插营的将士之后,就带着四个拉吉仆向城内的府邸赶去。

  这是一座始建于正统十年的方形石城,高达宏伟,周长有七里之多,被称为“极边第一城”。

  这在西南地区绝对算是一座大城了。

  城墙四周有四座城门,李华从东门而入,他身着一身便装,也没有打出世子的旗号。

  此时城内混乱不堪,金维新等人都忙得不可开交。

  李嗣兴不想给大家添乱,金维新将自己安排在了原本的指挥使府衙门。

  这就是金维新之前居住的地方,也是城内最大的一座官衙。

  这样一处地方,城内之人应该都知道。

  城门处排着长长的队伍。李嗣兴没有插队而是跟着人群排在后面。

  百姓在排队进城,说明城门处有官兵在维持秩序。

  “大爷,您这是去城内卖柴火?”

  李嗣兴穿着一身白布澜衫,头戴古笠。

  这古笠在唐时称之为席帽,是一种遮阳帽。只不过李嗣兴带着的这一款是用木头做成的木髓帽。

  这一装扮,让李嗣兴看起来就像是一个逃难的读书人,只不过家境还算

  请收藏:https://m.ht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