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6章 准备出海_大唐从签到玄武门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当秦协道忙完大唐皇家银行的事情的时候,在明州忙碌了好一阵子的马周,总算是带着船队回来了。

  这么一来,秦协道的海外之行,就准备动身了。

  这个年代,虽然广州、扬州等地有一些海商,但是整体的数量还是非常少的。

  不管是大唐自己的商家去到海外,还是海外的商家来到大唐做生意,相对来说都还比较少。

  当然,这个增加的趋势,现在算是已经形成了,到了宋朝的时候,更是能够到达顶峰。

  “郎君,根据我从明州的海商那里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这出海贸易,最麻烦的就是航道的安全性问题。

  如果对航道不熟悉,那么船只出去了之后,可能就回不来了。

  还有一个就是船只的性能问题,这个我们明州造船作坊新出产的飞剪船,应该可以初步解决这个问题。”

  马周这段时间待在明州,显然也不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做的。

  人家本来就是有宰相本领的人物,哪怕是现在的历练还不够,但是做事的能力还是非常厉害的。

  “航道这个问题我能解决,从登州出发,先去百济,然后再转道去倭国,之间的海路并不算很长。

  就倭国那帮人的造船水平,他们都能顺利的来到中原,更不用说我们的飞剪船了。”

  秦协道可是知道环渤海的那一片海域,其实还是比较安全的。

  不像是南洋,有那么多的岛屿和礁石。

  也不像是加勒比海那些地方,情况那么的复杂。

  只要自己稍加留意,顺利到达倭国,几乎是必然的事情。

  “如果航道没有什么问题的话,那么问题应该就不是很大了。不过我听一些海商说,在海上航行的时间比较久了,容易生病,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还有就是南边的海域,很多地方都会经常碰到飓风,一旦船只被飓风袭击,往往都是非常凶险的。”

  哪怕是马周这样的人物,对于大海也还是充满了畏惧的。

  毕竟,在大唐之前的任何一个朝代,都不是一个看重大海的朝代。

  百姓们也好,官员们也好,对于大海的了解其实是非常贫乏的。

  “飓风在江南道是比较常遇到的,但是到了登州北边,就非常少见了。一般一年也不见得有一次。

  考虑到登州到百济,百济到倭国的海路都比较短,只要不是明明飓风已经来临了还要出海,风险还是比较低的。

  最关键是不管是朝鲜半岛上的高句丽、新罗和百济,还是远一点的倭国,其实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贫穷。

  积累了几百年的财富,只要我们想办法弄回来,到时候的收益绝对是超出大家想象的。”

  秦协道可是很清楚,现在的倭国,虽然生产力低的可怜,但是黄金和白银的出产,却是比整个大唐还要多。

  可以说,他们现在是坐拥金山银山,但是却是没有办法买

  请收藏:https://m.ht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