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16章 战争带来的影响_铁肩柔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九三八年的春节,海山这边虽然还没有受到倭寇铁蹄的踏足,但却也已经嗅到了火药味,让这一方水土的民众人心惶惶,也让这个原来平静的边陲小县,在各方面都受到了战争的严重影响。

  虽然,战火还没有蔓延到海山,但自“七七事变”之后,海山那条载入史册的铁路,便成为日军空袭的目标,当年的10月15日下午1时30分,日军派出飞机10架次空袭龙湾渡口,火车的渡江铁船被炸沉;10月20日,日军又派飞机4架轰炸铁路中段的一个大型火车站,让铁路遭受到严重的破坏。

  两次的轰炸之后,这条载入史册的铁路,只能分段行驶有轨汽车。

  而日军飞机这两次轰炸的目标,离宁城就只有几十公里。其中一次,甚至离海山境内只有几公里。

  对飞机来说,这几十公里的路程,不过是一个喷嚏的工夫,所以,这一方的人哪能不惊惶?

  熊熊的战火,惶惶的人心,迅速给海山的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这个影响表现在几方面:一是归国的华侨锐减;一是有钱的人纷纷外逃;一是当地的侨汇也锐减。

  一九三八年的春节期间,海山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回乡的人数,创了历年来的新低,比经济大萧条时期还要少多了。当然了,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谁又情愿冒险去一个随时会受到战火波及的地方?

  随着抗战战火向内地、南下蔓延,不少银行、邮局的业务受到了影响,再加上时局的混乱,也让华侨不敢多往国内汇款、汇东西,所以,海山地区这段时期的侨汇,也下降到了历史的低点。

  时局****,高阶层的人第一考虑的当然就是安全,人身与财产的安全,所以,见到了战争不断扩大、战火随时光临,有钱的人当务之急的事,当然就是逃难。

  在宁城这地方,有钱的人除了极少当地的商人外,绝大多数都是那些在国外经营成功而衣锦还乡的华侨。这些华侨,部分是在国外退休后,回家乡来享清福,部分是贪图家乡的清静和思乡的情结,回家乡休养、探亲。

  这些本就有外国身份、而且在外也有生活保障的人,见到了时局紧张,当然就在第一时间赶回到战火没有波及的国外去。

  而那些当地土生土长的有钱人,看到了时局不对路,不少人也已经嗅到了战争那巨大的危害性,纷纷想方设法往外逃,要逃往没有战事的地方。

  有钱的人走了,华侨不回乡,侨汇也少了一大截,再加上人心不稳,这几方面的情形综合起来,当然就让宁城、甚至整个海山的市道,迅速地萧条了下来,各方面的生意也急速衰减,整个的市场呈现出极度的冷清。

  这样的形势之下,何晓军他们餐馆的生意,当然就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虽然,何晓军他们

  请收藏:https://m.ht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