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56章 乘船遇袭_铁肩柔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海口埠这一带,属海山的平原地带。可能这一片离海不远的地方,以前由滩涂转变而成,这里的土地十分肥沃,一直是海山的产粮区。

  此时,正是稻谷成熟的季节,放眼之处,是一望无际的金黄。

  坐落之后,望着那比他前世时河面宽阔许多、河床也深许多的大河,再望着大河两岸那金黄的稻谷,何晓军的脑海不由响起了那首着名的歌曲:“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香向两岸”

  当那首脍炙人口的歌在何晓军的脑海响到了“若是那豺狼来了”这句的时候,从歌词中得到了一丝什么的他,脑中冒出了些朦胧的东西来。

  为了捉捕这瞬间的灵感,何晓军连忙打量起了四周的情形来,希望能给自己的记忆提供帮助。

  扫了一遍这个超级繁华的小地方,再通过那条跨越大河两岸的、建好才几年的海口桥,凝目望着桥那边通往宁城的蜿蜒公路,何晓军终于捉住了自己要想的东西。

  何晓军想起的东西,与眼前这个地方、这条路和豺狼有关,是他前世时记载的日寇入侵海山的资料。那资料记载:海山的第一次沦陷,日军就是通过这个地方,从这条路攻击县城。

  据海山的历史记载,海山的内陆沦陷,起于1941年。

  这年的三月初三,日军舰3艘驶到海山的广海海面,随即用22只汽艇,载敌兵700余人,分两路出击:一路袭击海山最南的沿海重镇广海;一路沿大同河海口溯河而上,直取何晓军现在所在的海口埠。

  由于没有防备,当时的两地也没有驻军,两地很快便落入了日军手里。

  两路敌军在海口埠会合之后,渡过了海口桥,沿着这知叫海赤的公路直宁城。

  由于宁城的守军有限,而且,城里的大部分居民已经撤离,所以,当时的政府弃城,在当天的下午四时,日军进城,宁城宣告沦陷。

  想起了这段的历史之后,何晓军不禁出了一身冷汗。他过去一直就只关注意自己定居的县城,疏忽了眼前这个日军登陆之地,所以,一直没有让谢市长到此布防。

  既然现在想起了这段历史,何晓军当然就要向海山的最高长官、也是自己的岳父和海山的驻军长官、也是自己大哥做点提示,让他们有所准备。

  虽然,经历的陈村的事件之后,何晓军对自己所知的历史产生了怀疑,而且,他也已经记不清楚当时的市长与驻军长官,是不是谢市长和刘排长,但现任海山的这两位军政领导,却是自己的亲朋,自己理所当然要尽力帮助他们避过危难。

  梳理了一下思路的何晓军,让谢市长与刘排长聚了过来,然后沾茶水在桌子上画下了一幅历史记载那沦陷事件的简单地图,先向他们说明了他们现在所在这个地方的重要性,然后从战术的角度,分析日军从这

  请收藏:https://m.ht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