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5章 画家和雕塑家_重生乡村文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构想作家村的建设的时候,在脑子里胡乱想了一下。具体的落实还要靠两位老师的助力,还请您二位多帮忙。”

  朱鸣冈今年年过七十,但笑起来中气十足,“小何老师,这话说的客套了。我们来就是帮忙的,你的这些想法确实非常独特,在我这么些年的艺术生涯中还未曾听闻过。老朽我也有兴趣看看能不能把你描绘的那些作品画出来。”

  陪着两位老爷子参观完建设中的作家村,何平把两人安排进了他在镇上的小院里。

  “两位老师,这里是我在镇上的房子,您二位这些天就在这里委屈一下吧。”

  朱鸣冈道:“小何老师说笑了,你这里的条件如果还算委屈的话,那我们家里住的地方就只能算是猪窝了。”

  安排好两位老师的食宿问题,何平从院里出来。

  这个年代大部分艺术家的创作习惯都是比较严谨的,一定会身临一线,亲身经历一番。不管是写生也好、采风也好,把自己的艺术创作灵感融入到现实当中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

  “拓爷,这回你可真是立大功了。”回去韩屯的路上何平对李拓说道。

  “搞那么客气干什么,我也是为了咱们的专家村。”

  一句“咱们”让何平心生感动,作家村现在不光是他的事业,也是李拓的事业。

  “这回把人给你请回来,我的任务也算完成了,过两天我就准备带着你嫂子回京城潇洒喽!”

  去年一年张暖忻连着拍了两部《东爱》,李拓也在平县陪了她一整年。

  忙完了这一年,两口子总算有点属于自己的时间,他们打算回京城休养一段时间。

  何平说道:“这一年真是辛苦你和嫂子了!走的时候提前告诉我一声,我去送你们,回去之后好好休息,我在韩屯等着你们。”

  “都是熟门熟路的,有什么好送的?现在从平县到京城这趟线路,我闭着眼睛都能走回去。”

  在李拓的帮助下,作家村的雕塑和壁画有了着落。

  何平偶尔还会去两位老先生那儿去长一下见识,观摩完发出一些感叹。

  现、当代艺术这东西有时候叫外行人看来就是狗屁不通,可真当你见识到那些功力精湛、天分卓越的大师的创作的时候,仍免不了心生感叹,也许这就是天赋的差别吧!

  年前因为金坷垃饲料厂的扩张而去到南河省的郭文兴教授最近给何平来了电话,郑州市和津门市的两处饲料厂现在已经拿完了地,马上就会开工。

  短短三个月时间两处厂房从一无所有到开工,这个效率不可谓不快,由此可见郭文兴教授的用心和勤勉。

  而养鸡场的韩兆军是在过完年之后去的南河省和津门市,紧随郭文兴教授之后,两处养殖基地的选址也和饲料厂非常接近,这就是集团作战的优势所在。

  跟郭文星教授的效率相比养殖基地的效率并不慢,最主要的原因是韩兆军取了巧,依托着饲料厂来拿地和建设。

  远在宝安的洪旗也开始了动作,鹏发正式开始向华南地区进军。

  魏峰也在过完年之后回了南山,他对于南山这个养猪场是非常看重的。

  开年的两个月之内韩屯村办企业向外扩张的脚步急速而有序,让和平感到非常的欣慰。

  请收藏:https://m.ht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