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六十章 没选错_喜遇良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州的宋启正更在与昭义节度使议事。

  大战一开始,鲁王就将几个州的粮食都征做了军粮,当地百姓携老扶幼地奔逃,尤其是最近潞州、泽州、商州外都挤满了流民。

  昭义节度使道:“近一些的泽州不让流民进了,因为朝廷在泽州布兵,怕鲁王的人手混入流民之中,泽州城门一关,所有人都盯着潞州了。”

  宋启正道:“朝廷那边是什么意思?”

  若是朝廷答应让潞州收流民,至少会调拨些粮食。

  昭义节度使摇头:“我们的公文早就递过去了,一直没有答复,皇上……现在只顾得对付鲁王。”

  对付鲁王就要有足够的军需,皇上恨不得一鼓作气将鲁王拿下,调动了太多兵马,人吃马喂一日要消耗多少?便顾不得其他了。

  “不至于,”宋启正道,“大齐建朝这些年了,库中还是有粮食的。”

  要么皇帝觉得这是小事,要么就是不想给北方粮食,也不排除有人在其中谗言,现在皇帝如同惊弓之鸟,对各处的节度使都存着一分防备。

  昭义节度使道:“我们怎么办?”

  宋启正也算看了清楚,加上这些日子与镇州时常通家书,与宋羡也有过公文往来,心中拿定了主意:“人命是大事,有些人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早就已经支撑不住了,再耗些日子,恐怕要伤了不少性命。”

  “北方几个州、县都在急着秋收,粮食不一定够用,但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昭义节度使道:“我也是这样思量。”

  宋启正道:“没开城门之前,先腾出地方安置流民,潞州不够,就往北去。让所有官吏都准备好。”

  流民进来可不是打开城门那么简单,管控不当就要闹出事端。

  等到都筹备好了,再让官吏引流民,将人安排的该去的地方,尤其是生了病症之人,一定要分隔开来。

  面对这么多的流民,没有一些底气,绝对不敢开城门。

  下了决定,宋启正和昭义节度使正要各行其是,宋启正就收来了信函。

  宋启正看向昭义节度使:“我家长媳,嘉安郡主带着人来了。”

  昭义节度使脸上露出了笑容,有了嘉安郡主来帮忙,他委实安心不少。

  两日之后,潞州城门缓缓打开,外面的流民立即涌入城中,虽然早有准备,潞州的官员见状还是倒吸一口凉气。

  如果没有事先作了一番安排,现在定是乱成一团。

  进了外城之后,内城城门口就有官吏接引,将流民带去相应的流民所,生了病的立即去见郎中。

  简单的一番安排之后,流民们被带去了落脚之处。

  远远的就闻到一股香气,几口大锅,里面熬着热腾腾的粗粮粥,粥稠的立箸不倒,流民们看着那些饭食,周围登时一阵鸦雀无声。

  “排好队来领粥,”官吏道,“每个人都有,不要争抢。”

  饭食下了肚,流民神情才轻松了些,波折这么久,终于活下来了。

  ……

  谢良辰在人群中穿梭,至少有一半人的症状可以用成药,这样一来郎中和医工就轻松了许多。

  不远处传来一阵哭声,妇人抱着孩子给郎中跪下:“我就知道来潞州能有一条活路,我们没选错。”

  请收藏:https://m.ht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