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6章 第 56 章(捉虫)_我为祖国奔赴万里[快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蔡学文给出了答案,“这是一个标志,一个示意着载人航空的标志,同样也是宇航员的一个保证,这是一个逃逸塔,在发射十五分钟前如果出现故障,宇航员能转移到逃逸塔中,从逃逸塔发射回到地面,如果没有出现问题,火箭在点火后,飞行到一定距离会将逃逸塔丢弃。”

  也就是说发射之前真要出现故障,宇航员还有逃生的可能,可一旦发射后,就算明知道出现问题,也没有逃生的机会了。

  这真的是一次冒险。

  但祖国的十五名宇航员们,已经做好了冒险的准备,他们毫不畏惧。

  “蔡教授,这次登上载人航空的宇航员是谁?”记者问道。

  比起了解飞船的大概,这次的焦点大部分都在宇航员身上。

  国内第一次载人航空,同样也是国内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怎么可能不让人激动期待。

  早在知道发射载人航空的消息时,十五名宇航员的名字就登上了大报,全都在好奇着谁会上去,又会上去几个人。

  蔡学文回答:“这次的舱内只准备了一个单人航天器,所以只准备了一位航天员,他就是……”

  蔡学文微微顿了顿,然后身子望着一侧让了一下,对着台上打开的房门,他道:“他就是杨方远,以及后备第一阶梯邵石、赵染,后备第二阶梯范孙佳……”

  随着他的声音,一个个穿着太空服的人走了出来。

  他们站在高台上,全都望着前方。

  这一幕,被记在了屏幕上。

  让全世界的人都能看见。

  而在采访会的某一角,冯老对着身边的人,小声问道:“会羡慕吗?”

  向薇侧过头看着他。

  冯老望着高台上,缓声说着:“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会有无数人记住杨方远的名字,会记住国内第一个登上载人航空的人是杨方远,就算十年、二十年后提起,也有人会记得。”

  可是,谁又能记住为了载人航空做出奉献的科研人员?

  现在他们还在位都不一定能被多少人关注着,等离开这个大家庭,怕是更没多少人记得。

  向薇有些晃神,眼里带着些回忆,她轻声道:“您不是第一个问我这个问题的人。”

  在之前,同样有一位前辈也问过她这个问题。

  那个年代不比现在,是完全保密谁都不知道你在做什么,又做了什么成就。

  而现在,最少是公开式的。

  在网络上稍稍查了查,就能看到她的名字在科研人员中,不过正如冯老说的,应该没多少在意。

  但那又怎样?

  他们的初心从不是被人看到而已,他们的初心是见证火箭飞船的发展史。

  从无人飞船到载人飞船,她在意的是这个过程,从无到有的过程。

  和同行的伙伴一起奋斗的过程。

  她不需要有人时时刻刻关注着自己,但如果后世有人对载人航空好奇时,去搜索这些资料,在

  请收藏:https://m.ht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