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九章 名人的苦恼_文物贩子在唐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定祖述与莺娘的卢鸿实实在在地长出了一口气,那一够这两位戏曲狂人忙活一段时间的了。

  但是另外一位经常来串门的客人就不是这么好打发了,这位客人就是晋王李治。也许现在称呼为太子李治更合适些。

  李治对那出《牡丹亭》自然也喜爱得很,但与其他人迷恋莺娘不同,李治更崇拜身为编剧并担任其右庶子的卢鸿。前一段诸般事宜纷纷扰扰,他到卢鸿那小院中的机会也大大减少。现在诸事慢慢安定下来,李治也借机向李世民请示后,经常跑到衡阳公主的终南山别业中来。他与衡阳公主感情甚笃,乃是衡阳公主府中常客。现在来此的另外一个原因便是衡阳公主这处府第与卢鸿那新家隔溪而望。为了来往方便,这太子爷居然一声令下,几天之后便看到一座石桥出现在了那道溪流之上。

  然后李太子便天天跑来找他的卢老师请教功课,直到日落西山才恋恋不舍地回衡阳府上去。

  李治可不象祖述、褚行毅及莺娘这些人众一样好糊弄,堂堂太子爷,你总不能让人家去研究戏曲或出版杂志吧?何况卢鸿学担着个右庶子的名,人家来请教学问那是天经地义的事。

  但你来就来吧,也犯不着这么前呼后拥的吧。

  现在李治一变成太子,身边的人员力量明显加强了,什么侍卫宫女的呼啦就是一大堆,最让卢鸿发愁的,还是一边这位王公公。

  所谓公公,不用说就是太监。其实太监这称呼可不是随便一个内侍就能当得起的,也是代表了一种身份。

  公公这个职业,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除非有大毅力大意志的人,才能拥有这种职业的入门条件。因此想想为什么历史上前仆后继,著名的太监出了那么多?关键就是。能够咬下牙来吃这一刀的人,都不是什么善碴,大都具有或厚或黑、既厚且黑地优良基因。因此这等人物一旦得了势,拥有了合适的外部条件,立马兴风作浪,搏出一片天空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李治身边这位王公公。便是他身为太子后才特地从内府里拨过来的,据说其德高望重,从前朝就在宫中服役。拥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技能。这样一位公公,主要工作就是李治上岗前的培训工作,指点李治一些宫中生活工作地知识,使其能够顺利完成太子到皇帝的岗位变化。

  但卢鸿对这位王公公实在是敬而远之,没办法,真是受不了啊。一看到他遍布皱纹的脸上还擦着粉,说话时声音如雀鸣莺啼,走路时婀娜地杨柳腰和比划时秀美的兰花指…卢鸿总觉得似乎有什么粘粘的腻腻的东西掉在了后背上缓缓爬动一样,登时浑身的寒毛都立起来了。

  可惜王公公本人并无这个自觉,更可惜地是这位王公公偏偏还是个《牡丹亭》的忠实

  请收藏:https://m.ht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