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九章 玄坛讲经录_文物贩子在唐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越来越不象古板板的老经虫,反倒有了几分老小孩的顽皮。

  古人治学习经,是极为虔诚的。经义于儒生,不仅是学问知识,更是指导其修身立德、为人处事的基本法则。可以说,一个学子看待事物、分析事物的观点以及处理事物的具体行动,都会按照其理解的义理去做。

  三老自小承家学,于“礼”这一字,极为重视,因此行动言语,未免一丝不苟,动静合规。此次与卢鸿论经,被卢鸿由“诚”这一字讲来讲去,竟是渐渐接受了卢鸿的理论,行动言语,一变而为随意自然,再没有了以往僵化古板之态。其中变化最大的,实实出乎卢鸿意料之外,不是平时略为洒脱的三老郑诚,而是最为严肃正统的大老郑知。

  这郑知现在年近八旬,活脱脱就是郑家现在的老祖宗,本人学问自小扎实细密,贤良方正那是绝非虚言。

  最起始时,郑知于“太虚即气、天人合一”这理论自然是绝对支持,但于明心见性的功夫上,与卢鸿却略有不同。

  这“天人合一”的理论,强调一点就是人性即天性。如何了解人性,关键就是一个“诚”字,诚不只是对他人,更重要的是对自己要诚,以最虔诚的态度,审视自己的人性根本,当你真正明了了自己的人性,那么也就掌握了天性。

  但郑知以为,如此说来,人性之中,贪于财货,惑于美色,难道也是真正的人性,天性的正道么?

  卢鸿说道:“圣贤早言,食色性也。天性人性,总是一体。天有阴阳,人分男女。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若天无阴阳,何来万物生机?若人无男女,何来百世繁衍?因此这饮食男女,本是最自然不过道理,更是最重要不过的事实。那饮食男女若不是人性,人类如何生存,如何繁息?生存之本,繁息之源,不是天性至道,人性根本是什么?世上却有那等腐儒,自作高洁,视之如洪水猛兽,便有佳食美色,心中虽然不胜向往,却硬要说佳食不近,美色不沾。此等言行,前辈以为,是诚,还是不诚?以这样的虚伪言行,自欺欺人,以何明心,以何见性,以何证道?”

  三老从小到大,都是在礼法中醺出来的,虽然唐时礼法,远不及后世古板教条,但也颇为正统。此时听了卢鸿的言论,开始自然一时难以接受。双方就此天天论辩,引经据典,往返不休。只是那卢鸿比之三老,虽然经义深度不够,要说看问题的角度和范围,多了千年后一世的记忆,那可要广得多了,除了《易》、《礼》之外,更将后世对《论语》、《诗经》的诸多研究,一一搬将出来,却将三老渐渐说动,慢慢地接受卢鸿的说法。

  世人都说老小孩老小孩,人一上了年纪,往往反倒多了些童心。三老此时以诚修道,内视赤子之心,行动言语,渐向随心所欲,到得后来,那郑知言行,随意得卢鸿都有些不敢相信了。

  转眼间几个月过去,卢鸿的入楼读书之业,已经基本要结束了。玄坛讲经录,也已经基本修改完成。卢鸿估计,再过得数日,就要收拾回转范阳去了。不想这日,郑知未与几人照面,一早便出去,竟是半日未归。直到天近黄昏,却见族长郑聿横冲到带草堂,见了二老并卢鸿,脸色通红,气急败坏,却又张嘴半天,说不出话来。

  待得迟疑半日,这郑聿横才吭吭哧哧地说明白,那大老郑知,竟然于昨天叫了一个家人带领,跑到荥阳城中的翠绣坊里,逛妓院去了!

  请收藏:https://m.ht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