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章:影响_血魂193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陆地用兵的主要地区,大致为冀察和上海方面,对必要地区进行海战和空战”。

  纲要并认为,通过10月间的强大攻势作战,可以迫使中国政府屈膝求和。

  但是侵华日军最高当局的看法却与日本政府大不相同,前者认为“华北及上海方面的10月攻势,南京政府大概会有深刻的战败感,但这种战败感是否达到了挫丧其抗战意志的程度,还有相当大的疑问。

  因此,必须进一步对政治上、战略上有重要意义的地方进行大规模作战,使中国政府和人民彻底感到战败了。

  这样还不足以使其放弃抗战的话,即在华北建立独立的政权,加强此独立政权,实行政治上的变革;另一方面空军攻击、海上封锁相辅进行,切断南京政权的粮道和财源,削弱其进行战争的能力,迫使其求和”。

  日本政府和侵华日军当局在有限度及大规模扩大侵华战争的认识与战争指导(作战方针、作战方向、作战界限等)上的不同,对中日战争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松井石根鉴于淞沪战场全线均呈胶着状态,直趋嘉定、遮断南翔的企图已不可能实现,决定缩小包围圈,集中兵力实施中间突破,以罗店、大场公路为轴线,突破大场,包围沪西的中国军队。

  他在9月29日的作战指导是:“(1)放弃攻占杨泾河西岸敌军阵地的企图,以主力左旋向南,由右向左按第9、第3、第101师团为第一线,对大场镇附近进行攻击。(2)第11师团进至杨泾河一线后,亦向左回旋,掩护主力右侧背。(3)第13师团作为第2线兵团保持于军主力右翼后方。(4)按上述部署兵力攻至大场镇地区后,继续向苏州河一线攻击前进;当主力南进时,第11师团亦应尽可能向南移动,面向西方,掩护军主力之侧背。”

  10月1日,日军第101、第9、第13师团先后到达上海,按照松井石根的计划陆续进入战斗。

  当日,第77师在刘行、万桥的阵地为日军突破。

  顾总长于当夜下令左翼作战军向蕴藻浜北岸的陈家行、杨泾河西岸、浏河镇之线后撤。

  左翼作战军各部队在日军猛烈攻击下相互支援,逐次后退,至3日夜,撤至杨泾河西岸阵地。

  后撤过程中,掩护部队伤亡甚众。如第11师第62团的第1连据守东林寺据点,仅余负伤的排长(胡玉政)1人、士兵5名,但仍坚守阵地,与突入据点内的日军肉搏,用铁锹、刺刀杀死日军中尉中队长宿田信义及士兵数名,最后全部牺牲。

  10月4日,日军第9、第3师团已将进攻正面旋回至向南方向。

  松井石根进一步制定了攻击大场镇的作战计划。其方针是:“主攻保持在第3师团右翼方面,即在顾家宅至大场

  请收藏:https://m.ht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