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三十八章:松井撒网_血魂193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局有纯洁军队的心也没有那个力,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之后,最高当局终于等到了他的机会!

  “七七事变”之后,原来割据一方的军阀们纷纷统一在南京政府的抗日大旗之下。截至1938年元旦,中国军队共有211个步兵师、12个骑兵师。这些师级单位里面,属于中央军的军队数量上升到了43个,其它180个师依然是杂牌军。经过军委会的数次整编和抗战的消耗,“杂牌军”的番号数量的确是减少了一批,但实际的总兵力却依然保持着上升的趋势!为了尽快的消化掉这些杂牌军,最高当局指示军委会使出了“混编”的招数,所谓“混编”,其实就是将中央军的师级单位和杂牌军的师级单位放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军级单位!

  拿黄浩然的部队举例来说,他的99军就是由几个不同个派系的师组成的,军委会这样做其实就是为了让中央军更好的对杂牌军进行分化吸收。

  最高当局打得是什么样的如意算盘黄浩然很清楚!

  抗战开始以后,除了晋绥军、马家军、新桂系、刘文辉川军和滇军等少数地方军系仍保有自己的根据地,多数小的地方派系已经没有了自己的地盘。失去了地盘,就意味着这些杂牌军在经济上必须依赖于最高当局。粮饷、械弹、兵员等都要靠南京政府接济,其独立性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如果说这些杂牌军是风筝的话,那粮饷、械弹和兵员就是最高当局牵扯这些杂牌军的红线。有了这些红线,杂牌军和中央军的联系将会变得越来越紧密起来,随着抗日战争的持续,残酷的战争必定会给这些杂牌军带来大量的减员,没有了地盘的杂牌军想要依靠自己来对军队加以补充那根本就是天方夜谭!这样最高当局就能名正言顺的将他的大批黄埔学生源源不断地渗到杂牌军里面来,有了黄埔生的思想,全国各地的新兵和军委会下发的军饷,杂牌军的地方特色就会渐渐消失,随着这些军队的各级指挥权被黄埔学生所占据,杂牌军就被改造成了中央军或者是半中央军。

  黄浩然对121师的改造其实和最高当局的这些做法有着许多的异曲同工之处,增设一个郑涛的662团就等于是最高当局手中的黄埔军官,随着战斗中的消耗和黄浩然对121师的多次补充,贵州籍士兵的数量已经低于总人数的三分之一,现在的121师已经不再是以前那支黔军了,吴剑平便是想要做出些不利于黄浩然的事情都不见得有人配合他!

  不同的是,最高当局这样做是为了壮大他的中央军系统巩固他的领袖地位,而黄浩然则是为了让自己尽快成为抗战战场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从淞沪到南京,黄浩然的确是打

  请收藏:https://m.ht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