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七章:没有军工体系的中国抗战_血魂193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侵略者的担子更多的被压在了中国陆军官兵的肩上。

  中国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只要给军委会时间,他们就能组建出一个又一个的新兵团。只要给他们配备上武器装备,这些新兵团就会成为能够走上战场的步兵团。

  黄浩然在安庆征召的新兵虽然还是些菜鸟,但却都已经成为了能够走上战场的步兵团。可是在武汉和大后方,军委会的那些新兵团却还是一些半成品!

  这并不是说第25集团军的练兵能力超过了军委会的作训部,黄浩然之所以能够这么快的拉起第25集团军,主要还是因为他的手中有汪焕之弄回来的大批武器装备!

  军委会的仓库里面缺的,就是武器装备!

  即使再精锐的士兵也需要武器才能够在战场上与日军浴血奋战!没有武器装备就不可能组建军队!军委会就是能训练出一百万新军来,不能提供武器,也只能当苦力来用!

  武汉政府那落后的军工体系早就注定了军委会将遇到现在这样的困局。不出所料的话,武器装备的缺乏将从现在开始始终伴随着整个中国抗日的进程!越演越烈!

  南京政府成立初期,面对中国军队落后的装备状况,南京政府展开了一系列武器装备的建设事宜,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基本上都是一些陆军武器的建设。

  由于中国的工业基础太过落后,导致了军工厂的建设十分缓慢。

  面临着国防建设与军队建设的现实需要,南京政府不得不从国外大量购买军火。这些用金银外汇买回来的外国先进武器虽然大大加快了中国陆军的建设步伐,同时也严重阻碍了南京政府在谋求武器装备自给自足上所做的努力。期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欧洲各国更是低价处理了大量的武器装备给中国。于是南京政府里面甚至有人提出应该暂时停止国内军工业的发展,既然国产的武器无论是质量还是价格上都很难让陆军满意,还不然多捡些外国人的便宜货回来。

  正是由于决策者的鼠目寸光,再加上中国军工的先天不足和后期艰难的发展环境,使得中国陆军的武器装备水平一直没有得到整体性的提高。直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南京政府的军事实力也没有出现任何实质性的改观!这其实也是最高当局在1932年挺不起腰杆和日本人作战的原因之一。

  九一八事变之后为准备对日作战,南京政府花了大力气引进了一批“德械”,组建了第一批“德械部队”,统一了制式武器的目标,并开始建立自己的军工体系。但由于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作用依然存在,南京政府最终还是在不知不觉中又陷入了愈建设愈依赖外国军火的怪圈之中。虽然这场向德国学习的浪潮提高了中国陆军的部分装备水平,

  请收藏:https://m.ht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