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八十六章:燃烧的战车(一)_血魂193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指挥车的一举一动。由于日军的战车都没有装备无线电,所以各辆战车之前的通讯还只能靠呼喊,灯光和旗语。

  八九式中战车里面的京野少佐在发现中国军队开始用火力清除战车附近的步兵,赶紧命令炮手打开炮塔的顶盖用旗语通知周围的日本战车保持好队形,注意相互掩护。

  通常在切断了战车和步兵的联系之后,怀抱着爆炸物的中国士兵就会成群结队的出现!

  到那个时候,战车上装载的机枪,便成了战车的最大依靠!

  满天都是飞舞的弹片和枪弹,炮手当然不会蠢到将身子探出去,打开炮塔上的顶盖之后,炮手将信号旗伸了出去,然后开始熟练的打旗语,他的速度很快,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便已经开始重复第三遍。当第三遍旗语信号发完之后,周围的日本战车纷纷开始向指挥车靠拢,形成了一个圆圈将指挥车围在了中间。

  京野少佐看着从炮塔上面溜下来的炮手,心中五味杂陈!

  与西方列强相比,日本陆军在诸多领域表现出明显的滞后。其中,战车兵的差距尤其突出!

  战车是运动的钢铁,要想制造出先进的战车,就得有大量的钢铁!

  尽管当时的日本是亚洲最发达的国家,是世界列强之一,但它的工业水平仍远远低于欧美诸强国。以1937年为例,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工业生产在全世界所占比重分别是38%、10%、11%、5%、4%,日本居末位。

  钢是制造坦克最重要的原材料,钢产量是衡量国家钢铁工业水平的最佳尺度。战车工业的可用钢量受制于国家的钢产总量。战前,日本的钢产量就已无法满足其军需工业及机器制.造业的需求,不得不依赖进口。1931年至1934年间,日本输入钢制品共达万吨,便是明证。战争爆发后,随着军工规模不断扩大,日本更是感到钢产量严重不足,“只好靠收集全国的废铁,甚而剥夺居民的一部分金属用具,拆除花园和私人领地上的铁栅,用木柱代替电车路的金属柱子”。

  缺少钢铁,定了其战车制造业决难有大的作为。日本迟至1926年才开始自己试造战车。由于起步太晚,所以在总体性能上,日本战车比苏、美、英、德各国整整落后了一个时代,而仅能与意大利一较高下。

  不仅日本的战车工业只能生产出性能低劣且数量极少的战车,日本战车部队使用的战略也十分的落后!

  日俄战争以后,日本陆军的作战水平逐渐出现了停滞的趋势,由此导致的落后在30年代已日益明显。这一方面是因为日本缺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实战经验,无法深切体会新技术兵器对战争样式提出的变革要求。就像在30年代初任陆军参谋总长的金谷范三大将所说的那样:

  请收藏:https://m.ht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