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二章 日落月升_亲见辉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己现在的处境会不会不安全?

  “先去这层楼另一侧,自己家以前的生活区看看。”范宁把《第聂伯河上的月夜》靠在墙脚,重新拾起提灯。

  从几个常设展厅原路返回,去往“L”的短边方向,推开了眼前虚掩的木门,这就是父亲曾经的办公室。

  开门声在寂静的环境下异常的响。

  这是一间超过五十平米的大房间,地面铺着产自南方的班尔顿精陶,一面木质置物格架将房间分割成了两部分,外部用作会客室,三条颜色发暗的长条皮质沙发成U字形摆放,坐垫丝绸散落在地,

  范宁走到窗户旁,尝试打开无果,只弄得一手的锈渣。

  “防盗措施做得有点过分了,不过也对,父亲还留有不少画作呢。”

  他径直走进内部空间的办公区,手中的提灯缓缓地扫过办公桌。

  桌上散乱地堆着两叠纸张文件,灯光映照其上,最上方是910年年初发行的《乌夫兰塞尔评论报》,头条消息是关于政府立法推动牛奶行业普及霍氏灭菌消毒法的报道。

  桌面一角的方格纹木盒之上,倒扣着黑色的电话听筒,一根黑线往下伸出,断在地面上。

  除此之外还剩一个中等大小的玻璃温室箱,里面展示着类似蕨类植物的东西,早已呈残缺枯死状——这好像是近十年在乌夫兰塞尔城市居民中流行起来的奇怪爱好之一。

  抽屉大多空空,办公椅后背也是一面嵌于墙中的置物格,都是一些杂物。

  搜索无果,范宁回到外部的会客室。

  “两面墙上也有画。”他脱下鞋子,踩在陈旧的皮质沙发上,举起提灯仔细观看。

  内容上,风景、人物、静物都有。

  《鲜花与石膏静物》,70x90厘米,布面油彩,落款文森特·范·宁,896年。

  《山顶的暮色与墙》,70x90厘米,布面油彩,落款文森特·范·宁,906年。

  《晒衣服的浣洗女工》,70x90厘米,布面油彩,落款文森特·范·宁,900年。

  《银镜之河》,70x90厘米,布面油彩,落款文森特·范·宁,905年。

  范宁逐一审视其内容,但并未发现什么特殊之处。

  “这一端没思路,再从另一端想想。”范宁决定转变思路。

  如果说音列残卷中真隐藏了密码,那么它的呈现形态是什么?

  “缺失升C,是一个点状的形态密码,可以帮助我展开联想,锁定某些特殊事物与升C的关系。”

  “而另外一种形态是...”

  “顺序中的位置!”范宁眼前一亮,“数一数画的数量!”

  一幅,两幅,三幅...画的数量总共是十二幅!

  一个八度内,音名也是十二个!

  在钢琴上从左到右,一个半音一个半音往上爬,分别是白键C、黑键升C、白键D、黑键降E、白键E、白键F、黑

  请收藏:https://m.ht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