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九十章孟婆汤_一方守界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时候,他告诉我在家里的书籍中看到过,确实有普通人没有喝过孟婆汤的事迹,能清楚的记得前世一切事情。

  最著名且有记载的是魏晋两名著名的官员,西晋开国元勋羊祜,博学能文,清廉正直,仪度潇洒。

  羊祜在西晋因功被封为钜平子,与荀勖共掌机密,他为人谦和,以德怀柔,深得军民之心。

  史书明确记载羊祜小时候记得自己的前世。

  羊祜五岁时的一天,羊祜让乳母给他拿金环玩,乳母疑惑家中并没有这个东西。

  羊祜便自己跑到邻居李姓人家的东墙根桑树中,掏出了金环。

  李家的主人非常惊异,这金环本是自己死去的孩子玩丢的东西,羊祜又怎么会找到?

  乳母告知了前因,李家人很难过,这才知晓羊祜便是自己的孩子转生的,

  这件事在当时十里八乡都传了开来,很多跟羊祜前世有交集的人经过测验,确认羊祜真的是李家死去的孩童。

  同样在晋朝做到东海太守的鲍靓,也是在五岁时告诉自己的父母:“我本是曲阳李氏的儿子,九岁时不幸堕井而死。”

  于是鲍靓的父母前去寻访,果然找到曲阳李氏家,经仔细询问,都与鲍靓所说的相符,证实其确实是李氏的亡儿转生。

  我当时询问初九,为什么两人都是五岁的时候才告知家人?

  初九白了我一眼,一两岁的时候他们能表达的清楚吗?再说五岁之后小童的灵觉就会越来越淡,收到天道法则的影响生前的事情就会慢慢的想不起来。

  初九家里书籍上最后一篇没有喝孟婆汤的人是隋朝开皇年间魏州刺史博陵人崔彦武。

  在巡视中崔彦武来到了一个小镇子,他惊喜地对随从说道自己前世曾经生活在这里,为人妻子,到现在还记得家在哪里。

  崔彦武遂打马走入一处巷子,拐了几个弯来到了一户人家叩门。

  开门打招呼的是位年迈的老者,崔彦武走进大门,先来到堂屋,盯着东面墙壁离地六七尺一处隆起的地方,对老者说:“我昔日读的佛经和五只金钗一起藏在这面墙壁中隆起的地方,经书第七卷最后一页被火烧过,少了几行字。我现在每次背诵这部经书时,一到第七卷的末尾,总是想不起来丢失的文字。”

  随后崔彦武让手下人凿开墙壁,果然找到了经书和金钗,和他说的一模一样。

  老者哭泣道,自己的亡妻在世的时候,常常诵读此部经书,金钗也是妻子留下的。

  当年妻子因难产而死,所以不知道这些东西放到了哪里。

  崔彦武同样非常感慨,沿着石路来到庭院前的槐树下,当年自己快生孩子的时候,曾剪下自己的一缕头发放在了这棵槐树的树洞中。

  崔彦武的手下人果然在树洞中找到了那捋头发。

  见此情景老者悲喜交加,终于相信崔彦武是亡妻转世,崔彦武离开的时候,给老者留了一些衣物并厚赠金钱。

  据史书记载崔彦武离开小镇没多久便对前世的事情记忆越来越淡,有人猜测这是崔彦武前世的心愿未了,老天特意给他机会了却心愿。

  也有人猜测,是因为崔彦武前世一直诵读经书的缘故,死后才没有喝孟婆汤。

  请收藏:https://m.ht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