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章 雾起苍茫_新中华春秋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非死即降。高营官佐家眷除高夫人携兴平侯世子在中军胡茂桢、总兵杨承祖舍命保卫下冲出淮安老城外,均遭刘营屠戳,竟无一幸免。现在,只有此前按史可法命令驻扎在淮安城外的辽东总兵刘肇基部、高营提督李本深部以及高营镇标中军残部合计不足两万人在淮安城外凭此前为城防挖掘的深壕栅营与刘泽清对峙,等待献王援兵。

  除线报文件外,兴平侯世子高元照还特别遣人送来亲笔书写的告急文书,高镇与刘镇之间本就有难解世仇,这次看来绝不能善罢。

  付明伸手接过那尺把长的大信封时,便发觉里面装的不是纸,是一幅布或绸。待拆开来,果不其然,是一方折叠着的雪白淮纺;信手一抖,便是一惊,字迹黑中带红;还有数处紫红斑点,一望便知是血迹。旁边群臣虽看不到具体文字,却也知定是字字血泪,罄竹难书!当他看到高元照在文书末尾和血所书的“恭候圣躬臣高元照率高营上下百拜泣求”时,侥是他近来要求自己以“不动心”三字为归趋,亦不能不为之色变。付明身边的几位军机大臣见了这幅惊心动魄,别具一格的求援落款,亦无不动容,注视着年轻的主公,要看他如何处置?

  这高元照按线报所奏当与献王同龄,只小数月而已。父帅刚刚遭害,全家又逢此惨变,孤儿寡母负此血海深仇,当然渴望有人能申张正义。想到这儿,付明心中便多了份不忍,又深忖道:此乃争取高营忠心之最佳时机,便决计定要为兴平候讨一个公道,遂与众臣商议起连夜动兵北伐淮安事宜。

  封义铭等人见主公如此仁义,心中自然都极欢喜,正待荐言献策,刚退出去的郭远聪又在门外报道。众人面面相觑,心中担心淮安方面有了更坏的消息。

  不是淮安的消息,却是更坏的消息。自徐州传来线报:满清镇守山东的肃亲王豪格会同饶余郡王阿巴泰、固山额真准塔、梅勒章京谭布等自北京来的援兵,共计骑兵一万又二千,步卒近两万人,已渡过黄河,趋近徐州。彭城自史可法率高营弃守后,早无明臣经营,失陷只在旦夕。同时,郭远聪截获刘泽清与豪格之间的秘密来往书信,原来这家伙与鞑子早有勾结,之所以选择现在这个时机兵变,一是豪格令他立即占据淮安,勿使献王与高营合兵,他自己也深怕献王大军开到淮安会使其叛国奸计无法得逞,只好匆忙起事;二是,他的满洲主子豪格已经渡过黄河,他自然有恃无恐,甘心做满洲奴才。

  付明看到这份线报,胸口一阵生疼,自己判断失误啊,实在没料到形势会发展得如此之快,如果扬州会师之后立即北上合营,怎么会让鞑子钻这样的空子。

  “鞑子们来得这么快,怎么可能?怎么事前没有一点

  请收藏:https://m.ht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