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7章 棉花和倒霉的任亨泰_大明嫡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7章棉花和倒霉的任亨泰

  朱允熥目视搜寻了好一阵,不曾见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不得不转头看向袁素泰这位上林苑监的右监正。

  “袁监正可知,上林苑监里是够栽种织贝?”

  袁素泰眼前一亮,挑着眉头道:“太孙说的可是浙花?”

  朱允熥嘴里的织贝也就是棉花。是汉魏之时,对棉花的称呼。而袁素泰所说的浙花,同样是此时的江浙一带的人们对棉花的统称。

  见袁素泰明白自己说的是什么,朱允熥点点头。

  棉花其实很早之前就在中原有流行和种植的记录。

  而由棉花制造的白叠布,更是价值千金,乃是非富即贵之人才能够享用的。

  只是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大规模的种植。

  在前宋的时候,黄道婆改进了织布机后,江南等地才有少量的种植。

  譬如在湖南等地,棉花就被称之为江花。而在河北等地的时候,又被称之为北花。在应天城所在的江浙一带,还会被称之为袁素泰所说的浙花。

  只是朝廷在杭州织造衙门的主要人物,从来都是丝绸,加上中原一直以来的习惯,棉花到现在都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应用和种植。

  袁素泰见自己说的没错,便笑着开口道:“那织贝上林苑监也有种植,只是这东西虽然产出的花棉洁白如雪,柔软细腻、但取籽不易,加上织造成白叠布耗时费力。所以上林苑监也不过是只栽种了少许,就在前边不远处一块地。”

  见上林苑监果然有种植棉花,朱允熥不由的暗自欣喜起来。

  这时候的人们因为丝绸的原因,还没有发展到能高效快速为棉花取籽已经织造的工艺,但他懂!

  这段时日忙里抽空的弄出了复合肥,如今上林苑监也因为自己去岁的一句话,从南疆弄回来了新的粮种。

  这是在解决大明百姓们的粮食问题。

  现在,只要将棉花的作用彻底的发掘出来,就能解决明人穿衣保暖的问题。

  吃得饱,穿得暖。

  在绝大多数时候,这两点才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最单纯最简单的追求。

  这厢,朱允熥已经示意袁素泰带着自己,去看棉花地。

  后面的孙成迟疑跟上前,小声道:“三爷,天色快要晚了。”

  总是夜幕之后回宫,做得多了,传出去总是不好听的。

  朱允熥却只是哼哼了一声,未曾搭理孙成的担忧。

  少顷,一行人就到了一片目下才栽种不就,高度刚到小腿位置的棉花地前。

  这时候袁素泰已经是从一旁提了一桶水过来。

  他走到朱允熥面前,看了一眼朱允熥满腿的泥水,低声道:“太孙可以洗洗。”

  朱允熥也不曾在乎面子,就坐在一旁的土坡田埂上,一边冲洗着双腿,一边对躬身候在一旁的袁素泰询问道:“上林苑监栽种的织贝有多少?”

  袁素泰回道:“今岁栽种有十

  请收藏:https://m.ht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