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27章 不曾走过的路_大明嫡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27章不曾走过的路

  大明朝的监国皇太孙要大婚了!

  应天城如同这深秋里的节气一样,一夜之间大变样,到处都透露着喜庆的气氛。

  随着昨日信国公府和西平侯府的人尽数入京,应天城的百姓们都知道,皇太孙的大婚已经近在眼前了。

  这两年民间对皇室的评价很高,几乎是在大明创立之后的新一次好评高潮。

  应天城作为京畿之地、首善之地,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的推进力度是最大的,而相应的就是应天府的百姓们感受到的日子发生的变化也是最强烈的。

  家里的粮仓开始有余粮了,米缸里再也不是一眼见底,装着的也不再是即使蒸煮之后还会有异味的陈米,而是洁白的散发着稻谷香气的新米。

  一夜之间,应天城大半的街巷都被清水冲洗干净。不用里正们叮嘱,城中的百姓就自发的要将这一份干净保持到太孙大婚之后。

  同样是一夜之间,应天城的大街小巷,都装点上了喜庆的红色。让人在转角之后,视线里总是能忽然一亮。

  昨日刚刚回京的沐英,夜里头留宿宫中,与朱元璋一番长抒义父子之情,今日一早便沐浴焚香更衣,出城登神烈山祭拜皇考孝慈皇后。

  从朝阳门出了城,沐英和朱允熥并驾走在朝阳门外大街上,看着大街两侧延伸出去的连绵民房,各家庭院门口挂上的红绸,脸上生出一丝笑容。

  “民心所向,皆因上有施恩惠民。今日见应天城扮红妆,足可见我大明君民一心。田赋改制一事,此后当事半功倍。”

  朱允熥没有立马开口,而是看向随行护卫的孙成。

  孙成会意,立马驱马跟上,到了朱允熥身边,低声道:“并非官府安排,皆是百姓自发。”

  确认了不是最近风向大变的朝中官员安排的,朱允熥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回头看了眼已经抬头举目看着并不算高耸的神烈山的沐英。

  朱允熥转头对孙成低声吩咐道:“和上元、江宁两县的人核对,应天城内外百姓现有多少户,中秋前夜,每户送去喜钱一两,从太孙府的内库出。”

  孙成目光一愣,应天府不算其他几县,就单单是应天城内外便有十多万户人家了,这随口一说就是十多万两的银子出去。

  就为了回礼吗?

  朱允熥却是想了想,又叮嘱道:“告诉上元、江宁两县的人,这笔银子是宫中赏赐给百姓的。”

  叮嘱完回礼的事情,朱允熥不由微微一叹。

  朝廷户部和宫中内帑这两年愈发的有钱了,可自己却并没有多少的钱粮。

  驿站改制的收益,基本都是填补给户部和维系军中伤员安置了。

  倭国那边的金银矿产出,更是直接进了户部的钱袋子里。

  南边交趾道的收益,也大多都是以实物为主,是用作货运流通,朝廷南北调度之用的。

  若不

  请收藏:https://m.ht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