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75章 中西冲突(三)_凰涅天下(GL)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名可秀从神话入题。

  她用拉丁语和梵语翻译。

  所有的文明都是从神话开始,希腊的奥林匹斯诸神,印度的吠陀、婆罗门神、佛陀菩萨,基督文明的上帝、天使,伊斯兰文明的真主,华夏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天庭、地狱,等等。

  我们华夏的哲人,对于神话,是将信将疑的,因为神话没有办法解决对知识的求索,于是产生了哲学。古希腊的哲学也是因此而产生,他们拒绝传统的神话对周遭所见现象的解释,而赞同更理性的解释,依靠推论和观察来阐明他们周围的真实自然界,而且使用合理的论点来告诉人们——这就是哲学。

  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哲学,古希腊的前苏格拉底时代哲学,希腊-罗马时代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罗马人的法律哲学,犹太民族的犹太哲学,欧洲民族的基督神学,印度的婆罗门哲学、佛教哲学、耆那教哲学,阿拉伯的伊斯兰教哲学,等等。这些哲学是怎么产生的呢?它们的最初源头都是从神话里面提升出来。

  华夏诞生了许多哲学流派,主流有十二家,其中儒家是最重要的、最主要的哲学,这些哲学都有一个共同的源头——我们华夏神话中的人类始祖之一伏羲,他从天地万物中体悟到宇宙的规则,在人类还没有创造文字的时代,用六十四个符号画出了宇宙的奥秘,我们称之为“易”。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用文字解读出了伏羲的“易”,我们称之为《易经》,它是华夏所有哲学的经典。因为孔子解读出了伏羲的宇宙人生道理,所以儒家的哲学成为华夏的道德准则。

  宗教和哲学都从神话而来,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呢?拉丁文和梵文没有“宗教”这个词,名可秀以“对神的信仰和神的法律”来构建词汇,这实际上就阐明了宗教和哲学的区别:最根本的就在于信仰的对象——宗教是信仰神明,哲学是信仰智慧。

  人类最重要的智慧是什么呢?就是宇宙人生的问题。

  所有的神话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解答宇宙人生的问题,哲学也是只有这一个目的,解答宇宙人生的问题,《易经》就是解答宇宙奥秘的宝典。伏羲体悟了宇宙的规则、自然的规律,他希望将自然的规律转移到人世社会,经由宇宙万象来讲出人生的道理。这个人生道理,就是伦理。

  拉丁文和梵文都没有“伦理”这个词,名可秀以“人的关系和道德”来构词。她诠释伦理,即人伦道德之理,是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

  伦理是由宇宙万象讲出的人生道理,它从自然来,构建了人世社会的秩序。

  所以,哲学的信仰——智慧,如果将它具体化,就是伦理。

  我们儒家的信仰,就是伦理道德,这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信仰,一脉相承的

  请收藏:https://m.ht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